双恩工业技术(重庆)有限公司
电话:023-88660179
传真:023-88660179
手机: 13637863228
公司邮箱: shuangen99@126.com
公司地址:重庆市渝北区龙湖紫都星座A栋2409-2411
网址:www.cqshuangen.com
邮编:401147
发表时间:2025/7/21 10:59:41
近年来,随着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汽车的崛起,重庆汽车零部件行业面临巨大的市场机遇,呈现出显著的产业升级态势。尤其是重庆的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在全国各大城市中名列前茅,为零部件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。
01
行业规模及结构
重庆汽车零部件行业在规模、结构与竞争力方面呈现出以下特点:
1.1 行业规模:体量较大 增速较快
在重庆长安两江工厂整装车间,工人们正在安装发动机。
1.1.1 行业规模
重庆作为全国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,汽车零部件产业已经形成规模庞大、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。重庆有规上汽车零部件企业上千家,其中四成以上为智能网联、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。重庆汽车零部件企业结构呈“金字塔”分布,以中小企业为主,大型龙头企业相对较少。但近年来通过行业整合与转型,已涌现出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企业。如青山工业、蓝黛科技等。
1.1.2 市场潜力
市统计局数据显示,2024年全市民用车辆拥有量955.99万辆,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881.62万辆。庞大的汽车保有量及汽车年产量,也意味着汽车零部件市场需求旺盛。近年来,重庆本地化配套能力在逐步提升,传统燃油车本地化配套率已达70%,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本地化配套率不足50%,智能化、“三电”配套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。《重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提升专项行动方案(2023—2027年)》提出,到2027年,川渝两地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综合本地配套率达到70%。
1.2 行业结构:传统与新兴并行 转型加速
青山工业生产的增程式双电机混合动力变速箱总成。
1.2.1 传统领域主导 新能源快速崛起
重庆汽车零部件产业呈现出以传统为主,新兴领域发展迅速的特点。
传统零部件:以发动机、底盘、车身附件等零部件为主。例如,青山工业曾是变速器龙头企业,现转型生产新能源汽车电驱动总成。
新能源核心部件:以动力电池、电驱、热管理、电转向、电制动、智能座舱、智能驾驶、智能车控、车路网联等为核心发展方向。例如,璧山区已形成动力电池系统、电驱系统、底盘系统、转向系统、制动系统为核心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,汽车领域规上工业企业达到135家,规上工业产值突破600亿元,集聚了比亚迪、中车恒通、辰致科技、青山工业等一批龙头企业,新能源汽车电驱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特色产业集群。
1.2.2 产业链延伸与生态重构
随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发展,汽车产业的边界在不断泛化,产业链也进一步延伸。例如,长安汽车布局智能驾驶技术,计划2026年实现全场景L3级自动驾驶。传统企业向线控底盘、轻量化材料等新兴领域延伸。如龙润汽车转向器公司开发电动转向系统,并布局线控底盘技术。赛力斯通过与华为、宁德时代共建联合实验室,实现了从芯片到整车的全链条协同。
1.2.3 供应链完善与区域协同
重庆各区差异化分工明确:两江新区、渝北区、江北区是整车企业聚集地,璧山聚焦动力电池、永川发展智能座舱、荣昌布局电路板制造、潼南锚定汽车后市场等,形成互补型产业生态。根据《渝西地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倍增行动计划(2023—2027年)》,到2027年,渝西地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规模实现倍增,汽车零部件企业数量达到1000家,产值达到4000亿元。
位于重庆璧山的重庆弗迪锂电池有限公司。
目前重庆已形成涵盖动力电池、电驱系统、智能座舱等全链条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供应链。
02
核心优势
赛力斯新车下线。
整车厂的带动作用:2024年,重庆汽车产量达254.01万辆,其中,新能源汽车产量95.32万辆,同比增长90.5%。重庆现有长安汽车、赛力斯、庆铃等整车厂,对零部件企业形成了极大的带动作用。
产业集群效应:川渝已建成我国六大汽车产业集群之一,集聚近50家整车企业和1600多家配套商,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。
技术创新能力:龙头企业如长安汽车每年研发投入占比不低于5%,已突破400余项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;专精特新企业(如北斗智联、瑜欣电子)在智能座舱、电机控制器等细分领域实现技术突破。
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一期项目。
政策引导:重庆为汽车零部件产业提供了清晰的发展路径和强有力的政策支撑。出台了《重庆市建设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规划(2022—2030年)》《渝西地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倍增行动计划(2023—2027年)》等政策文件,布局“车路云一体化”示范区和超充网络建设,建成50公里智能道路并接入1200辆网联车辆,推动产业链向新能源化、智能化转型。
税收优惠与研发补贴:重庆落实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政策,共减税降费及退税约361亿元;大力实施“汽车以旧换新”政策,并对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,极大地刺激了汽车消费。截至2024年12月19日,全市享受汽车以旧换新补贴13.9万名,汽车、家电以旧换新直接拉动销售255.5亿元,间接拉动全市1—11月限上单位新能源汽车增长25.6%。
03
面临的挑战及重庆的应对
3.1 中小企业转型困难
重庆1200多家零部件企业中,绝大多数为中小型企业,较多存在资金有限、技术储备不足、客户渠道单一等问题,在面对汽车产业电动化、智能化变革时显得力不从心。传统燃油车零部件市场需求萎缩,而转向新能源领域需要大量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投入,许多中小企业陷入“不转型等死,转型找死”的两难境地。
针对这一短板,重庆采取了梯度培育与精准扶持相结合的策略。市级层面重点推动100家大型零部件企业转型升级,相关区县则推动400家特色零部件企业转型,形成以大带小、以强扶弱的发展格局。同时,鼓励龙头企业开放供应链,带动中小企业融入新生态。如赛力斯汽车作为链主企业,带动了延锋、拓普等一批供应商,为本地中小企业提供了转型示范和业务机会。此外,如重庆汽车工程学会等行业组织也积极举办汽车零部件展会,帮助中小企业拓展市场渠道,增强转型信心。
2025第二届成渝地区(重庆)汽车供应链大会。
3.2 结构性短板
存在“偏硬、少电、缺芯”问题(机械加工为主、汽车电子与芯片本地化不足)。高端配套不足,部分核心零部件(如高精度传感器、功率芯片)依赖外部供应。
赛力斯一体化压铸镁合金后车体,相比传统铝合金方案可实现21.8%的减重效益、整体性能提升10%以上。
针对“缺芯少电”问题,重庆重点布局了功率半导体(如碳化硅芯片)、轻量化材料(镁铝合金、复合材料)及汽车软件领域,计划新增15家智能工厂和100个数字化车间。
3.3 高端人才短缺
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是跨学科、跨领域的综合性产业,需要大量复合型人才,特别是在软件算法、人工智能、车联网等新兴领域,重庆本地人才供给明显不足。同时,传统汽车工程师向新能源、智能化方向转型也需要系统的再培训。人才结构失衡、高端人才缺失等问题也影响了企业创新能力提升。
长安汽车拥有来自全球31个国家的工程技术人员1.8万余人。
针对人才短板,重庆实施了引育并举与产教融合策略。一方面,通过“重庆英才计划”等政策吸引海内外高端人才,两江协同创新区已集聚2900余名高端科研人员,包括25个院士团队。另一方面,推动本地高校优化专业设置,如重庆交通大学等院校增设智能网联、新能源汽车相关专业,培养适用人才。同时,建立行业人才培训体系,由市人力社保局组织,重庆汽车工程学会连续申办19届“汽车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”高级研修班,支持在职人员技能提升,促进传统汽车人才向新领域转型。
2024年,重庆汽车工程学会成功申办“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关键技术”高级研修班。
重庆汽车零部件行业正依托政策支持、产业集群和创新驱动,加速结构调整与能级跃升,稳步向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迈进。随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发展,2027年重庆汽车产业规模有望突破万亿级,重庆汽车零部件业大有可为。
信息来源:重庆市经济信息委、市统计局
中国汽车工业协会、企业年报及媒体报道